首頁 >財經 >

廣州今年將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

時間:2017-01-06 14:53:31     來源:
■現場熱議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與以往不同的是,將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放在了今年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報告提出,要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培育發展科技創新企業,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支持一批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創新標桿企業做大做強。

去年以來,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凈增超過2800家,總量達到47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增幅超過960%(2015年新增263家),增長速度居全國各副省級以上城市之首,而這也意味著廣州平均每天誕生7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吳陽陽看來,以廣州的基礎來看,今年要新增1000家高企,問題不大。他表示,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廣州涌現出了很多創新公司,這是廣州高企數量增加的基礎。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要能在現在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必須要有所創新。因此,現在不少企業從創辦開始,就很重視研發投入。而國家對認定高企的條件之一也是研發投入。”也吳陽陽告訴記者。

不過,吳陽陽也指出,相對于發展高企的數量,更重要的是,這些高科技企業能否形成多個領域的創新生態鏈。“廣州要代表國家融入國際競爭,除了高新技術企業要多,還要有一些成熟的產業鏈。”

同時,報告還提出,要實施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1 4”政策, 用好“人才綠卡”制度,多渠道籌集供應人才和新就業職工公寓1萬套。力爭廣州地區新增“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各70名。

對于廣州如何吸引人才,不少代表、委員認為,現在廣州的人才政策可謂全鏈條、全覆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端人才住房、戶口、子女入學問題。但是,代表、委員也提出,對于人才的使用方面,還應該探索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

“比如,可不可以建立一個‘人才庫’或‘人才銀行’,高端人才入庫后,可以為各個企業服務。企業按照服務的項目進行支付費用。這樣就可以解決一些中小企業聘不起高端人才的問題,也能讓人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分組討論現場一位代表建議。

而且,不少代表、委員也關注到,要先“筑巢”才能“引鳳”。報告提出,要積極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支持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廣東實驗室落戶廣州。

去年底,廣東省科技廳公布了第二批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名單(2016~2018)。其中,廣州地區有16家新型研發機構入選,數量位列全省第一。加上此前第一批入選名單中的28家,目前,廣州一共有44家新型研發機構,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如何激發這些研發機構、最強大腦的創新活力,現場有代表、委員建議,政府在政策上還要加強引導。

黃埔區分組討論時,一位企業界代表認為,新型研發機構在廣州能夠誕生并迅速發展,說到底,與廣州及背靠珠三角的產業形態以及市場化程度密切相關。“李啟榮說,新型研發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通過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賺到錢,如果廣州的產業形態不是應用型的,或者說市場化程度不夠,新型研發機構將很難有作為的空間。”但是,應該每年考核一些平臺引進企業數、轉化專利數、上市數等指標,做得好的才給獎勵,才能引導平臺真正發揮激活創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