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演唱會饑餓營銷引反感 盤點國外門票定價規定
央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12月30號,備受關注的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將在上海舉辦。12月5號門票開售當晚,票務網站大麥網就出現“30秒內全面售罄”的情況。隨后,個別好位置的票被炒到數萬甚至數十萬元。
最近幾天,故事出現了反轉,爆出王菲演唱會“門票崩盤”、“打折銷售”的消息。有觀點認為,之前王菲及其經紀人聯手主辦方采取“饑餓營銷”方式炒高票價,引發了歌迷反感,導致現在門票出現降價滯銷現象。
12月5號晚8點,王菲演唱會《幻樂一場》的門票在大麥網公開發售。開售后僅32秒,網站就顯示門票“全面售罄”。時隔不到一天,傳說中已被搶空的門票,又開始大量出現在不少二級票務網站上,價格翻了幾番,個別好位置甚至被炒到了數萬元。最夸張的“一排票”標價一度高達60萬。
上周,“幻樂一場”演唱會主辦方承認,交給大麥網預售的門票的確只有800張,除去內購票,剩下的票分都給了贊助商。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這場演唱會的制作運營成本已經上億,為了掙錢,演出商把捂在手里的票分批加價賣給黃牛,黃牛再通過各自渠道銷售,于是出現二級票務網站標價上萬甚至幾十萬的現象。沒想到,僅僅幾天后,部分票價直接跌穿票面,原價7800元的內場票,標價只有6850元。這一場票價過山車,已讓原本靠賺差價的二級票務市場處于賠錢狀態。
西十區創始人李明偉認為,王菲演唱會的熱度急劇下降,出現了一些天價炒作,傷害了很多粉絲的感情。
關于王菲演唱會天價票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幾周,從7800元到幾十萬,從一票難求到降價出售,門票價崩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這種過山車的反轉又揭示了王菲演唱會的哪些內幕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就王菲演唱會事件本身而言,成本過高是推高演唱會價格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內演出票務市場的混亂。炒作、弄虛作假等問題背后,反映出整個票務行業粗放初級的現狀。
對此,中國之聲評論員趙九驍表示:“營銷殺雞取卵、定價竭澤而漁、售票混亂無序,鐵桿歌迷們望穿秋水的等待,卻意興闌珊地離去。市場法則下的供需博弈本無異議,但人為哄抬牟取暴利,法律和監管不能缺位。消費者不是一顆棋子,進退任由你決定,更不能給非法利益鏈買單。”
那么,其他國家在演唱會或文娛市場上,會出現天價門票嗎?有沒有最高定價的天花板?在門票銷售上都有哪些規定?又如何防止層層加價牟取暴利行為的出現呢?
據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雖然澳大利亞并沒有對演唱會等門票做出封頂限制,也并不明令禁止高價二手票的出現,但由于澳大利亞的票務管理相對有序,票價都在民眾能接受的范圍內,并不會出現大量囤積居奇的現象。目前,從澳大利亞在線購票網站的銷售信息來看,最熱的一場演唱會是歌手阿黛爾明年在澳大利亞的巡回演出,普通票價為100到300澳幣,約合500到1500人民幣,VIP票價800澳幣左右,約合4000左右的人民幣。而排名其次的“槍炮與玫瑰”樂隊演唱會票價也同樣在95到360澳幣之間。一場演唱會的普通票價在幾十到2、300澳幣之間,成為大部分全球大熱歌手在澳大利亞開演唱會的官方定價。由于澳大利亞人更習慣及時消費,賺多少、花多少,存款并不會預留太多。演唱會一類的額外開銷,如果數目過大,有可能會打亂一個人平常的消費計劃,所以商家不會冒險推出“天價票”。另一方面,澳大利亞人并不反對高價票的出現,相關部門對天價票采取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但由于澳大利亞票務管理相對有序,二手票販子少之又少,各種網上搶票時的限令措施,可以保證很少有人能夠囤積到大量的票。
德國人喜歡聽美國流行樂和歐美搖滾樂。打開德國的收音機聽音樂節目,這兩種歌曲幾乎各占50%。如果有流行、搖滾巨星來德國開演唱會,門票絕對非常緊俏。這種情況下,德國會不會也有黃牛出來炒作?天價票出現過嗎?
據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德國演出票價的高低,除了看演出者的名氣外,很大程度上還要看場地大小,預計觀眾人數以及相關組織費用多少。遵循市場規則,票價相對來說比較合理,在普通觀眾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一方面,送給贊助方的贈票比較少,無需將這些錢轉嫁到對外銷售的票價上;另一方面,德國罕有“黃牛”,很少有炒票現象發生,而且票價太高太離譜,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門以及組織會介入;第三,觀眾本身對天價票不買賬。美國三棲明星芭芭拉·史翠珊就曾因個人演唱會票價太高而引起巨大爭議。當時的最高票價為900歐元,約合6500元人民幣,引起廣大粉絲和觀眾的強烈不滿,消費者保護組織認為這種票價“荒謬以及無恥”,直接導致這位明星在意大利羅馬的個人演唱會告吹。
日本的娛樂演出定價與成本有密切關系,成本高昂的話票價自然會高一些,同一場次的不同坐席差價也會很大,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經濟能力人群的需求。遇到演出場次很少的明星演唱會,票價在網上被炒到十倍于票面價的情況也有可能出現。
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說,比如歌劇演出,如果是國外著名歌劇院到日本演出,舞臺布景、道具等都運到日本,被稱為“搬家演出”,票價會比較昂貴。大都會歌劇院到日本演出《蝴蝶夫人》時,最高票價達到3800元人民幣。一些頂級樂團或頂級歌手的音樂會上,不同座位的票價差距很大,比如甲殼蟲樂隊的保羅·麥卡特尼在日本演出的票價從900到6000人民幣不等。如果有賣不出去的票,票務公司會在演出前幾天降價出售。由于版權保護很嚴格,日本歌手主要通過發行唱片賺錢,演唱會更重要的目的是宣傳自己,并與歌迷互動。所以,演唱會票價不會太高,演出場次也不多,有時候還需要抽簽才能有買票資格,這樣的票在網上可以被炒到幾倍甚至十倍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