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部“神威導彈營”防汛救災紀實

時間:2023-08-11 17:58:38     來源: 南方Plus
00:24

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部“神威導彈營”防汛救災紀實

窗外,暴雨一直在下。8月1日晚上10點,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部“神威導彈營”一連連長朱鵬宇接到命令:收拾裝具,明天一早集結,緊急馳援京畿某地,任務是挺進縱深、摸排災情。“有些緊張,更多的是激動”,準備救生衣、繩索、斧頭,忙活到12點,朱鵬宇強迫自己躺到床上入睡。

第二天4點半,朱鵬宇負責帶領一支救援分隊,和另外2支救援隊伍兵分3路,向著受災地域緊急進發。


(資料圖片)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京畿某地電力、通信全部中斷,部分村莊與外界失去聯系,情況不明。上級命令“神威導彈營”全力協助鎮政府摸排情況,探尋失聯村莊人員傷亡情況。

前進路上,兩邊的景象強烈地沖擊著朱鵬宇的心:折斷的樹木和電線桿倒伏在河道,部分路基被河水全部掏空,路面整段塌陷下去。“快點,再快一點,把情況摸清楚!”朱鵬宇和戰友們在沒過小腿的洪水中,毅然加速挺進。

接連翻過幾段塌方路,一座村莊猛然出現,朱鵬宇心頭一亮。村口四處張望的村民們見到穿著迷彩服的官兵,都朝官兵們跑過來,把官兵圍在中間,緊緊拉住官兵的手,“看到你們來了,我們就有救了!”

安撫好村民,統計好受災情況,繼續向前挺進。翻過一座山,官兵們遇到一位年輕母親帶著嬰兒艱難尋路。問緣由,原來是山上停水、物資缺乏,嬰兒吃不上奶粉,接近斷糧。“不能讓群眾冒危險,也不讓小寶寶餓著肚子。”官兵們一商量,決定在返程帶著母女倆下山。

途中,路遇一段道路被大雨沖毀,他們將繩索綁在已經斷電的高壓電線桿上,拉著繩索往下倒著走。中士鐘云龍把嬰兒放入戰術背包抱在胸前,一只手拉繩,一只手護著孩子,朱鵬宇在后面用一只手托住鐘云龍,兩人護住嬰兒安全下山。下到鎮里,朱鵬宇立馬聯系鎮政府工作人員,給年輕母親解決了急需的奶粉問題。

“很值得!感覺自己這個兵當得值!”救援這對母女,不僅溫暖了年輕母親,也激勵著二級上士董遷亮。來自四川彭州的他講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時,他正上著小學美術課,受災后見到的第一支救援力量就是空軍官兵,“小的時候是解放軍救了我,長大后我責無旁貸要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在其他組,同樣的溫暖故事也在發生。據統計,這一天,3支救援分隊的徒步行程累計130余公里,共排查村莊19個,營救群眾4名,發現并通聯某電廠受困群眾26名,協助地方將該鎮所有失聯村落全部恢復聯絡。

在防汛指揮部,鎮政府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這支部隊,從組建到現在,一茬一茬傳承下來,每一茬都很了不起。

36年前,他們在執行某次邊境作戰任務中,擊落敵“米格-21P”偵察機一架,用能打勝仗詮釋守護。36年后,他們聽令景從、聞令而動,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用敢打硬仗賡續守護。負責救援指揮的副營長叢林講述,“神威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體會,老一輩就是要把敵機干下來,新時代就是時刻把人民利益舉過頭頂!”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邊境作戰期間,時任營長逯軍營帶領年輕官兵研判敵機進襲航線,苦練“一招制敵”硬功。進入新時代,該營官兵時刻牢記習主席“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的殷切囑托,成為防汛救災任務中的突擊隊、生力軍,衛生員郭奧在短短幾分鐘內為受傷老人處理好開放性創口,下士陳慶豐挎包內5塊壓縮餅干自己只吃了不到1塊,其余全部分給了受災群眾。

教導員孫濤講述,該營每逢新兵入伍、新干部入營,得到的第一個稱號就是“神威”編號,參觀的第一個場所就是營史館,上的第一課就是“神威導彈營”光榮傳統,聽到的第一個故事就是30多年前那場戰斗,“神威”精神早已融入官兵靈魂,進入血脈。

南方+記者 王越瑩 曹嬡嬡

通訊員 朱姜海 牛淑鋒 甘歡 劉清超 孟曉雅

【作者】 王越瑩;曹嬡嬡

前線速遞

標簽:

頭條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