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

即時:患者再三出現新發腦梗,警惕這種自身免疫??!

時間:2023-06-15 00:53:05     來源: 醫學界

患者再三出現新發腦梗,警惕這種自身免疫??!

腦梗原因不普通,臨床線索來尋蹤


【資料圖】

撰文?| 徐偉

初次起病,但證據不足

時間回到2022年1月20日,患者最初因“頭暈伴右側肢體無力20天,加重半天”入院,顱腦MR提示:多發腦梗死(左側小腦、雙側枕葉、左側背側丘腦、雙側額葉);腦軟化灶(左側頂枕葉)并皮質層狀壞死。

?同時實驗室檢查發現:血小板下降:30×109,D-二聚體升高:7.59,且部分免疫指標異常:抗心磷脂抗體:IgA ↑:39.41(正常:0-20);抗β2-糖蛋白1 IgGAM ↑:40.49(正常:0-20)。

由于患者為71歲老年男性,隨后便予以腦梗死標準內科治療,患者于9天后癥狀好轉出院,當時因血小板偏低暫未抗板。

癥狀再現,新并發癥同時出現

好景不長,該患者一個月后因“頭暈1周”再次入院。顱腦MR提示新發腦梗:多發腦梗死(左側小腦、雙側枕葉、胼胝體壓部左側及右側額頂葉)。

?實驗室檢查發現:血小板持續下降:18×109;D-二聚體升高:8.13。此時復查相關免疫學指標發現持續異常:抗心磷脂抗體:IgA ↑:35.13;抗β2-糖蛋白1 IgGAM ↑:31.79;狼瘡抗凝物(-);血沉正常。且下肢血管超聲發現:左小腿脛后靜脈血栓形成。

鑒別診斷,診斷性治療有效

患者再次腦梗,伴血小板持續下降,高凝狀態,免疫學指標持續異常同前,那么患者最終診斷到底是什么呢?系統性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結締組織???

系統性血管炎一般合并血沉增快,而患者血沉正常,同時也不符合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表現,二者也不會合并抗磷脂抗體譜異常。鑒于患者已經多次多發性腦梗死、存在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伴抗磷脂抗體譜持續異常,經風濕免疫科會診后考慮結締組織病: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可能性大。

最終,除予以腦梗標準內科治療外,還予以診斷性治療:500mg甲強龍激素沖擊治療;輸注血小板。并于28天后出院:繼續潑尼松20mg po+調脂,但由于患者持續凝血功能異常,故出院后未行抗板/抗凝。

隨后2022.3.25患者至外院風免科繼續治療:甲強龍20mg,qd;胰島素20mg,qd4天;環孢素25mg,bid;達那唑升血小板;阿司匹林 25mg qd抗板等。

?患者再次于2023.2.28復查,已未見新發腦梗。其他檢查顯示:血小板下降好轉:214×109;D-二聚體正常:0.27;抗心磷脂抗體:正常;抗β2-糖蛋白1 IgGAM ↑:66.51。維持既往方案,調整潑尼松4mg,qd;阿司匹林 25mg qd抗板。

最終確診,腦梗元兇鎖定

可是三月后,患者因雙眼視物模糊月余,加重5日再次就診。神經系統查體(陽性):雙眼視力僅保留光感,右側肢體肌力4級,右側Babinski征(+)。顱腦MR可見新發梗死灶:多發腦梗死(左側額頂顳葉、雙側枕葉、左側小腦);脫髓鞘(雙側、多發);軟化灶(雙枕葉);腦萎縮;MRA:左側大腦后動脈主干遠端及分支閉塞。

?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降低:69×109;D-二聚體正常;抗心磷脂抗體:正常;抗β2-糖蛋白1 IgGAM ↑:78.67;狼瘡抗凝物(-);ANA/RA/血沉未見明顯異常。余檢查化驗未見異常。

圖1. 3次新發腦梗死住院顱腦MR(圖源作者提供)

圖2. 患者每次發病血小板計數與D-二聚體水平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圖源作者提供)

最后綜合病史,且此次患者抗磷脂抗體譜持續超過12周異常(抗β2-糖蛋白1 IgGAM ↑),至少2次及以上陽性。故最終診斷為:血栓性抗磷脂抗體綜合征。

最后疾病診斷的面紗已經揭開,那么對該患者接下來該如何治療呢?

標簽:

頭條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