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我,38歲,985碩士畢業,送外賣,想做道士被嫌年齡大,一事無成

時間:2023-08-06 19:14:42     來源: 鬼谷子思維

我,38歲,985碩士畢業,失業半年,想做道士,別人都嫌超齡?!?/p>


(相關資料圖)

2023年3月,這個名為“閃送員陳師傅”的視頻號一夜爆火。

在視頻中,陳師傅一臉胡渣、滿眼的疲憊,曬出自己哲學碩士的畢業證,對著鏡頭道出自己的心酸。

他曾經是中產之人,生活富裕,職業高大上,端坐高樓俯瞰蕓蕓眾生。

他先后在《中國新聞周刊》、《南方周末》等頂級紙媒任職,也給水滴籌運營過公眾號,還和朋友一起創過業,炒過股。

圖:陳師傅的畢業證書

可惜,過往的輝煌一切都成空,現在的他連生活都難以為繼。

當時兜里僅剩100元的他,為了生活,為了填飽肚子,只能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做起了閃送員。

從名牌大學的天之驕子,到如今的風塵仆仆的外賣小哥,陳師傅又是如何跌入人生低谷的?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

陳師傅名為陳濤,從小聰慧求學順利,大學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被985院校四川大學的哲學系錄取。

碩士畢業后,陳濤過三關斬六將拿到了《看天下》媒體公司offer,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活。

文采斐然的他,很快就得到上司的賞識,拿到雜志里較為重要的編輯欄目。

圖:陳濤在南方周末的名片

幾年后,他跳槽到《中國新聞周刊》,成為一名專門采訪名人名事的記者。

直至今日,雜志里還有他撰寫的稿子。

就這樣,他過了4年順風順水的安逸生活,但是,他不滿足于此。

于是,他毅然辭職,成為《南方周末》的資深記者。

《南方周末》雜志可是紙媒一哥,是許多人爭破頭都想進來的公司,成為《南方周末》的資深記者,陳濤多少都有點暗喜和驕傲。

圖:文字工作者

但是,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南方周末》有評稿制度,如果沒有評上好稿的,需要打回去再重新磨稿。

因為掛著資深頭銜,陳濤試過最長用了1個月打磨稿子,長期精神緊繃,讓他睡不好,吃不好,惡性循環下,他稿子的質量也一落千丈。

折騰了1年后,陳濤決定停止內耗辭職,順利轉行進入吃香的公關行業。

當時,水滴籌的公眾號,陳濤也是有參與運營的。后來,他又輾轉地來到偶像羅永浩的公司拿高薪,寫公關稿。

圖:羅永浩

有時候,一篇費盡心血寫的稿子,還經常被甲方打回,修改個30-40次都是不在話下的。

修改稿件都還好,這工作最令他感到痛苦的是,他放不下文人的清高,但又不得不寫些違心的公關稿,人生變得撕裂。

這份工作能讓他衣食無憂,可他深信“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最終選擇了離職。

后來,陳濤和朋友合開了一家公司。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們還沒開始大展拳腳,就迎來了新冠疫情的重擊。最后,公司倒閉收場,陳濤北漂12年的積蓄也一朝清。

生性豁達對自己又很有信心的陳濤,決定重整旗鼓,重新開始。

陳濤以為以自己的高學歷和豐富的社會經驗,想找份工作那是輕而易舉。

一開始,陳濤滿懷希冀,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點開自己的郵箱,他生怕有人要通知自己面試,而自己卻錯過了。

然而,他投遞了上百份簡歷,只有一家回復“不合適”,其他皆石沉大海。

陳濤還會擔心是不是自己手機沒話費了,所以才沒有面試的電話。焦慮的他,甚至去翻找那上百封簡歷,看看上面的聯系號碼會不會填錯。

就這樣在等待面試通知的半年里,陳濤兜里僅剩100元了,這個時候他終于被沉重的現實打醒了。

2022年12月,那是一個寒冬。

陳濤在彈盡糧絕時,偶然得知在疫情期間外賣員緊缺,很多客戶的單即使加價,都沒有人接單。他看著外賣app上不停加價的紅包,心動了。

此時,沒什么比吃飽肚子更重要了,生活已經磨平了他的棱角。

于是,他注冊了閃送員的賬號,成為一名外賣小哥。

成為閃送員的日子里,他白天睡覺寫稿,晚上10點開始接單到凌晨2-3點,日子漸漸有了起色,也慢慢走向了正軌。

圖:外賣員

在風里來雨里去的送外賣日子里,讓陳濤感到撕裂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有一次,他送餐到別墅區,年輕人的客戶看他辛苦,送了他一瓶可樂和紅包。

離開時,他經過一個老小區,看見有位老阿婆趴在垃圾桶上使勁的翻找。

那一刻強烈的對比感,讓他萬分唏噓,人與人之間看似平等,其實早在現實生活里被劃分成了三六五等。

他人隨手打賞的紅包,可能他要跑好幾單才能掙回來。

理想和現實的拉扯,時常讓他無法適從。

為了活著,陳濤從80平的房子搬到窄小陰暗的單間,單間里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他苦笑道沒有陽光,連種多肉都養不活。

就如他那般,沒錢供不起詩和遠方。

陳濤試過為掙2.4元的夜班費,騎行十多公里卻不小心摔了一跤,看著好不容易賺到的26.82元,他連藥都舍不得買,畢竟還要交2160元的房租。

圖:陳師傅的抖音賬號

生活的窘迫讓他3年來都不敢回家。

如今的他,終于明白為何年輕時父親要自己考公務員,因為那是一個不會因年齡被社會拋棄的金飯碗??上贻p氣盛的他,總覺得自己會闖出一片天地。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

而自己就是那個反面教材。

在世人眼里,人到中年,如果沒有車子、房子和票子,你的人生都是失敗的。

隨著疫情一年一年過去,很多企業都撐不住,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

于是,外賣大軍的行列日益壯大。

陳濤拼不過別人的手速,經常搶不到單。

有時候,運氣好搶到幾單,但是賺到的錢遠遠貼不起每個月700元的租車費。

3個月后,陳濤最終選擇把車退掉。

退車的那刻,他的心是空的,因為他不知道接下來的路在哪里,脫下孔乙己的長衫似乎也未能養活自己。

圖:陳濤的外賣車

后來,有人說做視頻號賺錢,他就抽空就將自己講哲學,講文學的視頻錄好上傳。

可惜,反響平平,也沒給他帶來實際的收益。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認清現實的陳濤,連2000元/月的實習生工作也不放過。

但是,應征的公司只想培養一張白紙。

青城山道觀招道士,陳濤也去湊“熱鬧”了,不料別人也有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

郁郁不得志的他,在生活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驟然崩潰。

他在自己的視頻號里,哭訴了一番,沒想到竟然火了。

隨著火了之后,各種工作、采訪找上門。

其中,有家成都證券公司找上門,想邀請他做講師,工資是6千到8萬,陳濤頓時覺得不錯。

但是,陪同他去的川大學妹點醒了他,其實這份工作招的拉資源的銷售,招他單純是為了熱度。

等熱度冷卻,人也該出門了。

學妹認為現在的他是在人生的低谷往上爬,自信心不足才會否定自己,如果自信心回來了,別人說你不行,你就會立馬懟回去“老子咋就不行了”。

有了流量就會形形色色的誘惑,這時更需要的是保持清醒,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做好規劃,才不枉這竄紅帶來的機會。

有網友說他做傳媒的,只是打造一個有落差感的人設,去奪人眼球,引流養號。

也有網友說,一個讀過大學的,還不如人家高中畢業就出來送外賣,少走20年路。

對此,他表示雖然現在混得糟糕,但是他從來不后悔讀那么多書,因為他也曾靠著這些知識看過頂峰的風景,即使現在在谷底,自己也有存儲的力量,可以再攀登上去。

正如他所說:結束了12年的北漂回到成都,這不是終點,亦非起點,生命里總會有一個個站點,請不要辜負沿途的精彩風景。

其實陳濤的境遇不但代表他一個人,還代表一個社會現象,一個早齡老人的群體。

社會要延遲退休年齡,企業不要35歲以上的“早齡老人”。

那么35歲失業的人,出路又在何方?

有人說35歲的人,已經積累了人脈和工作技能,在就業市場應該很搶手。

但是,現實中,這種人才既要高薪又要自主,企業更偏向于懵懂又聽話、高性價比的畢業生。

而且,很多工作只需要培訓就可以上手,這也導致了大齡青年在人才市場中被人挑挑揀揀。

正如姜文曾說過一段話: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strong>

中年人不敢失業,也不能失業。

一旦失業,可能就是退休。

所以大部分人哪怕工作多難,哪怕做孫子,都要熬著。

看看自己的存款,看看孩子的培訓費,看看老人的養老費,誰敢辭職?

就像張愛玲所說: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單,因為他一睜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沒有一個中年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作者:白書

編輯:月伴星河

參考:鳳凰網《旅途》

北京青年X壹次訪談錄

澎湃新聞《前媒體人失業送外賣:過了35歲無人問津,感慨黃金期短》

標簽:

頭條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