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

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浦東檢察院發布五年金融檢察白皮書

時間:2023-07-28 22:36:05     來源: 騰訊網

7月28日,浦東新區檢察院發布《金融檢察白皮書(2018-2022)》,通報五年來浦東新區金融犯罪變化趨勢、案件辦理基本情況及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新類型金融犯罪案件不斷出現


(資料圖)

2018年至2022年,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逮捕案件2359件3368人,審查起訴案件3046件4094人,案件數量呈先升后降的趨勢。案件類型主要涉及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金融詐騙類犯罪、擾亂市場秩序類犯罪、侵犯財產類犯罪四大類。其中,非法集資類案件包含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數量居于首位,其次是非法經營罪,再次是信用卡詐騙罪。

五年來,非法集資案件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私募基金領域非法集資案件大幅增加,犯罪手段不斷翻新,網絡傳銷型非法集資抬頭。信貸領域逐漸成為金融犯罪多發地。非法經營證券期貨類案件仍然高發,以非法經營境內外證券期貨業務平臺為代表的非法經營類案件及以“殺豬盤”為代表的網絡詐騙犯罪常見多發。

在MC公司非法經營案中,實控人李某某在經營MC公司期間,委托某科技公司開發股票分倉交易軟件,由客戶繳納一定數量保證金,MC公司提供1:3至1:10比例不等的配資款,使用分倉交易軟件從事證券交易,從中賺取交易傭金及配資利息,最終相關責任人員以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至三年不等。

而在“虛盤交易”模式的網絡詐騙犯罪中,犯罪分子常常通過自行開設互聯網交易平臺,開發專用APP、微信公眾號等進行虛假宣傳,而投資人的入金其實不進入真實的證券期貨市場,實際由犯罪分子控制使用。檢察官特別提醒:“此類金融與網絡交織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電信詐騙的升級版,在近年來也呈現了高發態勢。”

找準檢察履職“著力點”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金融犯罪案件的變化其實反映出在網絡時代,網絡金融犯罪問題凸顯,金融違法犯罪活動波及面大、危害性強,但又更加隱蔽復雜,打擊難度因此增大。”檢察官表示,“這就是檢察機關能動履職的‘著力點’。”

在過去的五年里,為應對金融犯罪案件的變化趨勢,浦東檢察院以更加主動的司法作為和服務融入引領區建設工作大局,有力打擊各類金融犯罪,積極延伸檢察辦案效果,為有效打擊和預防金融犯罪、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引領區建設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

發揮“首例首效”作用,浦東檢察院辦理的私募基金領域兩起案件被最高檢列為涉私募基金非法集資犯罪掛牌督辦案件;辦理的陳某某利用虛擬貨幣洗錢案等入選最高檢、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洗錢犯罪典型案例,并作為中國打擊利用虛擬貨幣洗錢的成功案例被人民銀行提供給國際反洗錢組織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辦理的“6.7人傷黃牛騙保”系列保險詐騙案,有效解決案件證據審查和法律適用難題,依托行政、刑事、民事三個環節的有效銜接,清理整頓了盤踞多年的行業隱患;辦理的借“虛擬幣”“區塊鏈”“元宇宙”等熱門概念實施的新型金融犯罪,為司法理論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指引等。

浦東檢察院還落實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工作,深度參與金融綜合治理。先后開展車險行業、貸款中介專項整治、洗錢犯罪、養老詐騙專項打擊等,在個案辦理過程中同步發掘所涉行業典型性的監管漏洞、黑灰產問題,對于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及時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促使行業規范運營;探索數字賦能金融檢察,通過構建數字化監督模型,以大數據碰撞的方式發現特定領域的類案線索,著力破解新型金融犯罪案件的難點堵點等。

此外,浦東檢察院持續推動金融檢察制度創新,突出金融檢察專業化建設。在全國率先探索金融檢察“四合一”綜合履職。設立證券期貨、銀行保險等專業化辦案組,辦理一批全市乃至全國首例的期貨對敲案、騙購外匯案等;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牽頭與區法院、區公安分局、區金融局建立金融風險防控聯席會議機制,重點打擊新類型金融犯罪;依托辦案與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建立會商研討、數據共享等銜接機制,實現反洗錢工作常態化合作;牽頭建立上海自貿區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機制,吸納金融領域人才加入專家智庫,并通過異地委托機制成功辦理了陜西某公司企業合規案等,幫助企業樹立、構建合規經營理念和長效合規管控制度

來源:浦東發布

標簽:

頭條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