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用意識點咖啡”——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復旦發布了這些新思想、新成果

時間:2023-07-09 09:24:20     來源: 新民晚報


(資料圖片)

頭戴腦電接口設備,用“意識”點一杯咖啡,不出三分鐘,一杯帶有復旦元素拉花的拿鐵,就被機器人送到點單者面前。7月6日-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新發明、大模型等成為關鍵詞。

“用意識點咖啡”這一幕,就出現在7月7日的“三元群智與融合創新”論壇上。論壇由復旦大學主辦,聚焦人機物三元融合與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分享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智慧駕駛等領域的最新成果。

“用意識點咖啡”又稱“智慧無人咖啡吧”項目,由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甘中學牽頭,聯合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等多個院系,集成復旦最新三元群智研究的創新成果,特別設計一款面向大模型AI應用,集服務與送餐功能一體的特殊服務員“小復機器人”,融合復旦自主打造的國內首個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MOSS系統與自主編程技術,通過多模態交互范式,使機器充分理解人的意圖,完成點單、制作咖啡、送餐的全流程,實現人-機-物群體的協同與融合。

點單者可通過與機器進行語音交互完成點單,或者僅需佩戴腦電接口設備,僅憑“想象”,便可通過被識別的腦電波完成下單。收到下單指令的全自動咖啡機完成制冰、磨豆、拉花、沖泡工序,通過全自動機械臂,放置在可移動機器人的平臺上,由“小復機器人”運送到指定地點。項目從軟件設計到硬件打造,全部由復旦大學自主完成,這一項目也是上海市人工智能重大專項的示范應用成果之一。

早在2018年,復旦大學科研團隊就開始探索人機物三元融合的智能理論體系如何建構,并率先推出“三智全球計劃”,聯合全球力量,以類腦智能引領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普適化。

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復旦大學元宇宙智慧醫療研所所長、CAAI Fellow張立華介紹,在上海市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人機物三元協同與群智涌現》研究任務中,復旦大學科研團隊針對物理空間、人類社會和信息空間,提出人類直覺+機器感知+加速網絡的三元空間群智智能新范式,通過揭示三元群智進化涌現科學規律,探索群智智能激勵機制與涌現機理。

未來,人機物融合系統可以被看成一種新的計算載體和可編程對象。這種新型復雜系統的支撐平臺應該是怎樣的呢?機器人又會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我們希望通過一種軟件定義的平臺實現人機物統一編程,實現以人為中心的智能化應用場景,而機器人將通過自身的物理行為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自動化閉環”,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彭鑫說。

作為“智慧無人咖啡吧”項目參與者之一,彭鑫表示:“人機物融合泛在計算環境為軟件定義的智能機器人提供了環境理解和智能協作支撐,通過各種服務機器人基本能力的軟件化封裝和智能編程,可以實現各種人機物融合的新型智能化場景,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標簽:

頭條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