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拼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圖景 | 看,這件“綠色外衣”以綠生金

時間:2023-08-04 23:22:42     來源: 新華報業網

“我周末過來,好停車嗎?”“帶寶寶來玩,有親子間嗎?”8月4日,臨淮鎮上的洪澤湖濕地溫泉民宿負責人夏可的電話“熱”得很。她說,民宿有5套別墅,共25間房,每套1200元一晚。最近,周末都滿房。“暑期,我們又迎來旺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半年來,位于洪澤湖西北岸的臨淮鎮迎來久違的喧鬧。這幾年,臨淮鎮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主打漁家風情小鎮定位,將大圓塘垂釣中心、水上運動中心與漁家文化、漁家美食等融為一體,高品質的旅游項目越來越多。夏可說,她家的民宿節假日都訂滿了,平常能訂到六成,鎮上餐館一到飯點常常大排長龍。“游客來這里安排兩天一夜的行程,吃得好、玩得好!”

小鎮源源不斷的客流,不少來自毗鄰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洪澤湖濕地景區。1-6月,景區旅游人數已突破40萬人次,旅游收入實現翻番,創造歷史最好成績。“最近天天爆滿!‘五一’假期有3天突破10萬人次,以前從沒有過。”泗洪洪澤湖生態旅游度假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張士海說。

盛夏時節,景區里千畝荷塘一望無垠,朵朵荷花亭亭凈植、搖曳生姿。蒼翠的水杉林里,一排排竹筏穿行其間,游客們體味著濃郁的漁家風情。來自杭州的游客李梁帶著孩子一同撐竹筏,孩子們告訴記者,“這里和城里不一樣,好玩得很!”

漫步景區,張士海不時拿出手機拍照。他說,竹筏漂流是今年新上的項目,很多游客奔著它來。景區員工大多是附近漁民,他們心靈手巧,親手扎制竹筏,撐船的也是他們。“經常是一筏難求!”景區今年還新打造十里芳菲、浪漫花海、萌寵樂園、如是市集等景點,也深受游客喜愛。

“景區要發展,就要堅持一切為了游客。”張士海說,今年,景區對照國家旅游廁所最高等級,打造了12個3A級公廁,還淘汰了十多輛燃油車,預計2-3年里把燃油車全部換成電動車、電瓶車。最近,景區打算派人到連云港的連島景區學習智慧旅游,升級智慧旅游系統,到沙家浜、瘦西湖等5A級景區學習精細化服務。

緊緊包裹洪澤湖濕地景區的是占地75萬畝的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又叫“地球之腎”,有著綠色的“外衣”,這里的盛夏綠意盎然又無比靜謐。時隔半年多,記者再次見到保護區工程師李成之時,他欣喜地說,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首次現身洪澤湖濕地。

“白尾海雕屬于江蘇的冬候鳥,但多年來少有記錄。”李成之說,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翼展超過2米,主要以魚為食,喜好在大型湖面和海面上空飛翔。它的出現,說明濕地生態系統的立體結構更加穩定,生態修復工作有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近年,保護區通過實施聯合巡查執法、推進生態移民、加強鳥類棲息地恢復、強化外來入侵植物治理和做好線上線下科普宣傳等工作,濕地的生態環境得以持續性恢復。截至目前,保護區妥善安置6784名搬遷漁民,基本消除核心區和緩沖區生態系統破碎化現象。

“這些年,保護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尋找保護與發展共贏模式,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致富之道。”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王克波感慨地說,現在,保護區聯合泗洪縣委縣政府在適養區基地開展生態養蟹,組織垂釣比賽和生態旅游,研發荷葉茶,并積極打造“洪澤湖”品牌,居民收入顯著增加。

“濕地是‘地球之腎’、鳥的天堂,它有綠色的外衣、豐富的水資源,我要守護這一片凈土。”在剛剛舉辦的第二屆“探秘洪澤湖 描繪原生態”自然筆記大賽上,一段形象的文字引人關注。記者翻看一幅幅筆記發現,參賽者用五彩的畫筆記錄水生植物、候鳥,描摹鳥類行為、共生關系,惟妙惟肖地展示著濕地的生靈百態。

科技賦能,更好守護綠色家底。王克波說,目前保護區正在將物聯網、北斗定位、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高低空遙感等多項技術與濕地保護深度融合,設立全覆蓋的野生動植物監測點位,開展全域動態監測,構建動植物圖譜數據庫,加強邏輯化分析和精準化應用,構建濕地保護智慧化管理一張“網”。

“今年還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內陸淡水濕地碳匯標準制定。”王克波說,在目前濕地碳匯數據核算不精準、測算方法不完善、技術體系不健全的背景下,保護區基于濕地的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借助國家山水工程項目,率先啟動重要濕地生態系統碳匯潛力與固碳增匯技術研究,探索構建濕地碳匯監測和研究體系,這將為內陸淡水濕地固碳增匯和生態價值核算省標、行標和國標提供可借鑒、可參考的方案。

目之所及,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茂、鷗鷺成群……洪澤湖濕地恢復到最美的樣子。

4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濕地周邊的魏營片區筑巢繁殖,這是它們第二年來這里安家。“東方白鸛連續九年途經保護區,已經是我們保護區的常客了!”李成之告訴記者。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倪方方 徐睿翔 滕升智

標簽:

頭條精選